湖北:1017個項目獲綠色建筑標識, 綠色建筑 扮靚荊楚城市風景
文章出處:未知 人氣:發表時間:2024-03-04
提到碳排放,大多數人立馬會想到工廠、機動車尾氣減排等。其實,我們每天工作生活的房屋建筑,一直是碳排放大戶。據測算,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一半。
3月1日,《湖北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意味著湖北綠色建筑發展迎來新階段。
綠色,正在成為我省城市建設的主色調。綠色建筑,正在我們身邊拔節生長。
來自湖北省建設科技與建筑節能辦公室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我省共有1017個項目獲綠色建筑標識,總建筑面積約1.17億平方米。2023年,我省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項目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排名全國第五,僅次于北京、山東、廣東、江蘇。
綠色建筑到底長啥樣?連日來,記者前往武漢、荊州等地“探綠”。
屋頂變花園 墻壁掛綠植
這座文體中心將成“城市叢林”
武漢蔡甸區琴潤大道以北,透過無人機視角,只見一個形似起伏山丘又如流水蜿蜒的“龐然大物”——這里是中法生態城文化體育中心,單體建筑面積約8.34萬平方米,也是武漢市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試點示范項目。
超低能耗建筑,簡單來說指建筑物通過適應氣候特征和場地條件,采用被動或主動技術措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適的室內環境,將建筑碳排放量控制在較低水平。
2月27日下午,記者走進項目現場。一眼望過去,從文體中心前廣場延伸至屋頂花園共建有6條環形綠道,游人可順著綠道漫步登上屋頂;屋頂則是由多個園林小品形成的空中花園。
“植被是最直接、最實際的固碳方式。”該項目工程部副部長鄭攀介紹,屋頂花園將種植低矮灌木、草甸,部分區域種植大樹點綴。園林式屋頂可加強大樓隔熱、隔音效果,也可吸附飄塵、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
臨近高羅河一側的墻體,是采用了垂直綠化技術的生態綠墻,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
“屋頂花園的底部和種植槽盒內都設置了自動滴灌系統。”鄭攀介紹,廣場上配置了兩個雨水收集池,沉淀后可用于景觀灌溉和場館沖洗,節約利用水資源。
既有看得見的綠,還有看不見的綠。比如占到項目外立面面積70%的玻璃幕墻,采用三銀Low-E中空節能玻璃并填充惰性氣體,能有效阻隔太陽輻射。
“通過一系列高效節能技術措施,整個建筑能耗降低了18.37%,綜合節能率達77.14%。”該項目質檢部長孫福樂介紹,項目建成后將是一個立體的“城市叢林”,與鄰近的高羅河濕地公園、生態廊道及湖泊融為一體。
轉化自然資源 廣用節能設備
這棟辦公大樓年均減碳40噸
“初心就是想建造一棟因綠色而生的大樓。”2月1日,站在已投用一年多的漢陽市政建設大廈前,設計師余敏利不免感慨。
漢陽市政建設大廈位于武漢市漢陽區四新北路與芳草東路的交叉路口,2022年6月正式落成啟用,是一棟榮獲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筑標識證書的辦公大樓。
余敏利介紹,在前期設備投用方面,大樓通過使用三銀低輻射玻璃、節能電梯、高性能空調設備機組、節能燈具等達到節電目的。
以三銀低輻射玻璃為例,盡管建造成本高于普通玻璃,但它隔熱效果更優、透光性更好,可節約大量的照明能耗和空調能耗。據測算,每年可節約電量8萬多千瓦時,減少42.89噸碳排放量。
大樓還充分使用自然資源,比如用光伏發電將光能轉化成電能,用于辦公區用電;將風能轉化成電能,用于監控供電;使用空氣能熱水器加熱,相比電熱水器,可節約近3/4的電能。
在節水方面,大樓也有妙招。大樓一層休息區,有一條“小河”穿過。余敏利介紹,碰到下雨,周圍的雨水會向這條河流匯集,通過地下雨水回收系統流向廣場西南側雨水回收池,沉淀凈化后再泵送至景觀水池循環利用。
據介紹,僅是大樓綠化部分應用的雨水綜合收集系統和中水處理系統,每年可節約水量3928噸,減少0.66噸碳排放量。
此外,大樓還通過安裝一氧化碳檢測系統、智能大廈管理系統等智能化系統防止大樓在使用過程中造成能源浪費。比如在地下車庫安裝一氧化碳檢測系統,根據實際濃度定期排風,避免排風頻率過高導致能源浪費;將管理、安防、設備管理等系統融為一體,打通大樓內人、物、日常辦公、安防、監控等全部數據,也能實現優化調度、能源節約和安全環保。
據測算,與普通辦公樓相比,該大樓年均能耗可降低25%。
冬天無需供暖 夏天無需空調
這間房子會“呼吸”
一進屋,暖意融融。鄧美光慶幸,在今年罕見的冰雪天氣到來前,她搬進了位于石首市麗天湖畔的新家。
麗天湖畔小區,是湖北省首個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住宅小區項目,目前已獲得國家二星級綠色建筑標識。
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也被稱為“會呼吸的綠色建筑”,即通過地面、墻體、門窗的保溫隔熱、新風系統以及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實現室內四季恒溫、恒濕、恒氧、恒凈和恒靜的建筑。簡單來說,這類建筑具有保溫強、氣密好、用能少、噪聲低、空氣佳等優點。
“住進來兩個多月,家里的新風系統沒關過,屋內溫度一直維持在21℃左右,這個冬天過得很舒服。”說起被動式超低能耗住宅,鄧美光一臉不解;但問起居住體驗,她連連點贊。
該項目采用的高效熱回收新風系統,與傳統空調取暖相比,空氣清新不干燥,還能過濾PM2.5凈化空氣;1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24小時耗電在2.2度左右,遠低于空調耗電量。
不過,新風系統要發揮出最佳效果,還得需要建筑密封性強。
“就像給建筑穿了一件棉衣。”該項目運營經理韓立山介紹,該建筑樓外保溫材料使用了150毫米的石墨聚苯板,外窗采用了三玻兩腔中空玻璃,氣密保密性非常好;同時采用無熱橋處理措施,能減少熱能散失,提升保溫性能。
據介紹,這類超低能耗建筑能耗僅是傳統建筑能耗的20%。“低能耗,帶來的卻是高舒適的居住體驗。”韓立山說,盡管該住宅小區比一般小區售價高出至少25%,但市場反響不錯。目前該項目一期120套住宅已售罄,二期正在建設中。(來源:湖北日報)
博悅佳輕質隔墻板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
同類文章排行
- 輕質防火墻板的防火保溫的原理
- 2020各省市綠色建筑行業相關補貼支持政策匯總
- FPB輕質隔墻板有哪些特點?適用于何處?
- 隔音防水墻板的特性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 47000億!裝配式建筑黃金期臨近
- 輕質隔墻吊頂安裝
- 墻材行業變身“吃”廢大戶
- 新型節能建材輕質隔墻板迎世界低碳發展
- 節能又環保的裝配式建筑在襄陽普遍推廣
- 武漢: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
- 2020上半年建材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 輕質隔墻安裝后是否牢固可靠呢
- 湖南2019年實施裝配式建筑超1800萬平方米
- 科技創新 數智賦能 武漢全力重塑智能建造新生態
- 輕質隔墻板讓低碳活起來
最新資訊文章
- 綠色中國新圖景 居住更綠色 低能耗建筑跑出加速
- 蘇州市區政協聯動開展專題協商 助推建筑節能和
- 科技創新 數智賦能 武漢全力重塑智能建造新生態
- 廣東中山推動綠色建筑全覆蓋
- 上海綠色建筑面積累計已達4.22億平方米,未來將
- 「綠色發展」又快又環保!裝配式建筑“搭”出
- 青海加快推進星級綠色建筑建設
- 創新共贏!長沙益陽兩地住建局簽訂戰略合作協
- 福建漳州雙管齊下促建筑行業綠色發展
- “黑科技”!未來,宜昌怎樣建房子
- 青島以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探索城鄉建設低
- 山西運城市全面推進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 呼和浩特構建“綠色建筑+海綿城市”協同發展體
- 目標4000億!湖南全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倍增
- 呼和浩特構建“綠色建筑+海綿城市”協同發展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