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質隔墻板已成墻體主流建材
文章出處:未知 人氣:發表時間:2012-04-18
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呈不斷上升趨勢。我們一直在強調建筑節能,那么什么是建筑節能?在發達國家非常初為減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現在則普遍稱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證提高建筑舒適性的條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輕質隔墻板和各類砌塊是墻體材料的兩大主流,這兩種墻體材料哪個更好呢?輕質墻板因輕質、薄體、隔聲、施工環境好,施工效率高等優勢正在迅速興起,而砌塊歷史悠久,婦孺皆知。砌塊在許多人頭腦中已成為墻體材料的代名詞。不可置疑,砌塊因厚實的外形,堅硬的身軀,良好的保溫隔聲性和成熟的施工技術,在咱們國家長久的占據著墻體材料的主導地位。只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科學的進步,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開始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輕質墻板逐漸進入咱們國家建材領域。砌塊因其固有的優點和咱們國家的國情,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也不應該退出墻體材料市場,尤其是高層建筑的外墻材料。
輕質墻板還沒有完全替代砌塊。但現在很多建筑已經開始將輕質墻體材料應用于外墻,效果很理想。而內隔墻的材料選擇上,輕質墻板在綜合性能上完全可以勝過砌塊。而且節能環保,是不可多得的新型墻體材料,就現在的發展形式來看,隔墻材料仍以砌塊居多,一來因為人們認識上的不足,覺得使用傳統材料更放心;二來因為輕質墻板做為新興產品,尚處在技術進步的過程中,這期間難免出現一些質量問題,影響了它的推廣。就長遠來說,因墻體材料已走上了薄體化、輕質化、功能多樣化(保溫、隔聲)的革新道路,輕質墻板必將如發達國家一樣,成為墻體材料的主導。
其實每一個立志創業者,都有必要關注墻改,關注新型墻體材料,關注市場,把握機遇。
目前輕質隔墻板和各類砌塊是墻體材料的兩大主流,這兩種墻體材料哪個更好呢?輕質墻板因輕質、薄體、隔聲、施工環境好,施工效率高等優勢正在迅速興起,而砌塊歷史悠久,婦孺皆知。砌塊在許多人頭腦中已成為墻體材料的代名詞。不可置疑,砌塊因厚實的外形,堅硬的身軀,良好的保溫隔聲性和成熟的施工技術,在咱們國家長久的占據著墻體材料的主導地位。只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科學的進步,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開始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輕質墻板逐漸進入咱們國家建材領域。砌塊因其固有的優點和咱們國家的國情,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也不應該退出墻體材料市場,尤其是高層建筑的外墻材料。
輕質墻板還沒有完全替代砌塊。但現在很多建筑已經開始將輕質墻體材料應用于外墻,效果很理想。而內隔墻的材料選擇上,輕質墻板在綜合性能上完全可以勝過砌塊。而且節能環保,是不可多得的新型墻體材料,就現在的發展形式來看,隔墻材料仍以砌塊居多,一來因為人們認識上的不足,覺得使用傳統材料更放心;二來因為輕質墻板做為新興產品,尚處在技術進步的過程中,這期間難免出現一些質量問題,影響了它的推廣。就長遠來說,因墻體材料已走上了薄體化、輕質化、功能多樣化(保溫、隔聲)的革新道路,輕質墻板必將如發達國家一樣,成為墻體材料的主導。
其實每一個立志創業者,都有必要關注墻改,關注新型墻體材料,關注市場,把握機遇。
博悅佳輕質隔墻板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
上一篇:淺談墻體保溫技術
下一篇:新房婚房也要使用輕質隔墻板
同類文章排行
- 湖北省襄陽市新增建筑節能面積近1310萬平方米
- 嚴把口罩質量關,疫情防控奪勝利
- 今年安徽省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將達到2
- 湖北:裝配式建筑構件配上“身份證”
- 新型建材之“憎水型微孔硅酸鈣”
- 新型輕質隔墻板防水效果怎么樣呢?
- 湖北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筑產業發展
- “十四五”,綠色建筑這樣建
- 江西“拼裝”建筑助節能
- 1至5月規模以上建材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7.6%
- 長沙將推廣新型墻材 逐步淘汰和取代粘土制品
- 建筑材料輕質墻板的諸多優勢
- 硅酸鈣板輕質隔墻相對于水泥板的優勢
- 河南濮陽出臺支持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新政
- 輕質隔墻板安裝構件有哪些要求
最新資訊文章
- 綠色中國新圖景 居住更綠色 低能耗建筑跑出加速
- 蘇州市區政協聯動開展專題協商 助推建筑節能和
- 科技創新 數智賦能 武漢全力重塑智能建造新生態
- 廣東中山推動綠色建筑全覆蓋
- 上海綠色建筑面積累計已達4.22億平方米,未來將
- 「綠色發展」又快又環保!裝配式建筑“搭”出
- 青海加快推進星級綠色建筑建設
- 創新共贏!長沙益陽兩地住建局簽訂戰略合作協
- 福建漳州雙管齊下促建筑行業綠色發展
- “黑科技”!未來,宜昌怎樣建房子
- 青島以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探索城鄉建設低
- 山西運城市全面推進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 呼和浩特構建“綠色建筑+海綿城市”協同發展體
- 目標4000億!湖南全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倍增
- 呼和浩特構建“綠色建筑+海綿城市”協同發展體